7月10日至12日,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届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在大连隆重举行,本次会议聚焦白内障及屈光手术领域,吸引国内外顶尖眼科专家齐聚一堂。华厦眼科集团全国屈光技术总监、合肥视宁眼科医院首席技术专家刘才远院长应邀参会。

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届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

大咖云集 共话眼科新未来

本届中华医学会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亮点纷呈,堪称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。会议汇聚谢立信院士、姚克教授、王宁利教授等国内外权威专家,并创新性设置三大特色环节:跨学科融合版块,将白内障、屈光手术与角膜病、眼底病等亚专科深度结合。手术技术展示环节,通过“直播+录播”双模式实时演示最新手术设备与技术的临床应用。新增疑难病例讨论单元,由顶尖专家现场解析复杂病例,为临床实践提供宝贵参考。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、多学科交叉的会议模式,既体现了学术的前瞻性,又强化了临床实用性,为参会者带来全方位的学术体验。

院士名家齐聚 前沿报告指引发展方向

聚焦白内障 权威专家共探技术前沿

引领屈光手术 智能个性化技术成焦点

技术革新 引领精准矫正新高度

本次会议的一大重磅亮点,是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VISUMAX 800及新微创手术SMILE pro的首次公开亮相。作为全国首批全飞秒SMILE Pro体验官,刘才远院长早在今年2月便率先体验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VisuMax 800设备,成功完成新微创手术全飞秒SMILE Pro的临床实践。会上,刘才远院长围绕《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新微创角膜屈光手术》主题展开深度分享,结合丰富临床案例,系统剖析了该技术在提升手术安全性、优化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等核心维度的突破性优势。

刘才远院长围绕《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新微创角膜屈光手术》展开分享

他特别强调:“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VISUMAX800搭载的自动中心导航定位功能,可实现眼球自动旋转补偿,为术者提供超精准定位支持,尤其对大kappa角和高散光患者的矫正效果更趋精准;而激光镜臂与显微镜臂的协同运作,不仅赋予术者更灵活的视角切换空间,更带来流畅顺滑的操作体验,让量眼定制的个性化手术理念真正落地见效。”

刘才远院长进行手术的患者是一名30岁女性:

术前双眼角膜厚度:右眼531μm,左眼534μm

拟矫屈光度:右眼-4.15/-0.60*5,左眼-4.15/-1.00*8

手术光区:双眼6.5mm

帽大小/厚度:右眼7.2mm/130μm,左眼7.2mm/130μm

透镜基底:双眼15μm

手术过程顺利,术后第一天,患者视力右眼1.2,左眼1.0,电脑验光:右眼+0.25,左眼+0.25/-0.25*10。

在屈光手术会场,刘才远院长主持并分享《三种有晶体眼眼内镜临床应用对比》专题报告。分享中,刘才远院长梳理了眼内屈光手术的发展历程,并分析认为,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(PIOL)具备视觉质量优良且“可逆”的核心优势,其临床定位已从最初作为角膜屈光手术的补充,逐步发展为该领域的重要竞争者。从目前情况来看,ICL晶体植入术在PIOL中优势突出,仍处于领先地位;而从长远发展趋势而言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PIOL领域有望呈现“百花齐放、遍地开花”的繁荣景象。

刘才远院长主持并分享《三种有晶体眼眼内镜临床应用对比》专题报告

成果转化 共筑眼健康新图景

本届会议,不仅是一场眼科领域的学术盛宴,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“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”重要举措。从顶尖专家的前沿理念分享到突破性技术的临床实践展示,从跨学科诊疗思维的碰撞融合到行业标准共识的凝聚升级,大会不仅为眼科同仁搭建了“智慧共享 技术共进”的学术平台,更以学术创新推动临床突破,用技术进步点亮千万患者的清晰视界。

未来,合肥视宁眼科医院将继续以学术交流为纽带,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,为推动我国屈光手术领域发展、提升全民眼健康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。